btn-menu-mobile
icon-x-m
Logo

面對職涯困境的兩種解法:階段解和根本解;先解除當下焦慮、脫離稀缺思維,再用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規劃第二技能

rd-img

陳韋丞

前陣子在學習專案管理,發現PM在實務上解決問題時會有兩種策略:階段解和根本解。回過頭來檢視我平常職涯諮詢的方式,剛好也符合這樣的概念。通常必須先急救、解除立即的困難,如果有時間,再處理更深層的根本問題。

 

最近幫一位法律系畢業的朋友 Howard 諮詢,他是個很有理想的人,出社會後不久就投入非營利組織,在裡面工作了幾年時間。如今他想要重新返回職場,於是找我討論諮詢,希望可以討論出比較明確且清晰的目標。

 

不過他過去的經歷比較單純,幾乎都在類似的生活圈發展、沒有太多挑戰新領域的機會,因而覺得一直無法找到很有熱情的方向,感到非常困擾。剛開始我先充分了解他目前遇到的困境、經濟條件、家人期待、現階段計畫…。再藉由生涯規劃三元素─興趣、能力、價值的架構,了解他的基礎特質。

 

即使他覺得自己對很多事物都沒有興趣,但透過仔細且深入的探詢,還是成功確認了相對來說比較偏好的興趣。能力的部分,則是透過他人視角的框架,幫他挖掘自己的強項優勢。最後也整合過去心理學理論,針對工作價值觀、和他一起釐清他真正想追求的職涯型態。最後我們聚焦在兩個方向:法律路線和語言路線。

 

法律相關出路是他過去的專業,比較容易順利求職,但缺乏興趣、只是不討厭;但他對語言更有熱情、也嚮往自由工作者的生態,不過要花時間重新培養專業。此時他又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在研究各種職場書籍和文章的時候,很多作者都同時提到類似「第二曲線」的概念,包含經典的《第二曲線》這本書、恭甫老師的《X計畫:打造人生黃金交叉線的轉機與關鍵》,以及Bryan大的《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

 

如果認知到職涯分成不同的時期和階段, 可以運用的策略就會豐富許多。

 

許多人在面對職涯抉擇時,經常落入二選一、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天人交戰。

但如果把職涯拉長來看,對於當下的局勢就可以豁然開朗。

 

短期處理急迫問題,長期處理根本問題。這是我通常採用的框架。

 

許多找我諮詢的朋友,在鼓起勇氣踏出這一步之前,可能已經經歷了許多糾結,這些掙扎延宕了日常前進的腳步,導致他當下的時間籌碼所剩無幾。所以通常時間緊迫、經濟不夠,甚至因為一段時間的資源稀缺,導致稀缺思維的產生:

 

無論人們有的是物質上的稀缺,還是時間上的稀缺,或者其他稀缺,這些稀缺都會導致人們出現非常相似的心理負擔。這些負擔會讓一個人的效率和智商下降,最終跌入越來越窮惡性循環,產生「窮人思維」。

──ROXAS 楊大輝

 

 

在稀缺的狀態下,不論怎麼樣的思考和計畫,都無法發揮出平常的水準,甚至導致狀況更加惡化。也就是說:

 

當下的困境蔓延出後續一連串的悲劇。

 

先採取階段解,處理時間、金錢、焦慮和情緒壓力的問題,度過這波時期之後,再花時間充分探索並發展長期技能,才能讓後續的職涯走得更加穩健。畢竟,根本性的問題總是複雜,而複雜的問題又總是要花上不少時間。

 

寫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猜到最後 Howard 怎麼做了。希望這個兩階段的思維,可以幫助大家打開職涯策略的思考空間。

 

 

❚本文由【職游創辦人】陳韋丞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請點我

 

20 0
auth-img
陳韋丞
我是一位職涯規劃師,取得美國認證的生涯發展諮詢師資格後,現為職游 創新職涯發展與諮詢的品牌創辦人、同時擔任MAYO鼎恆數位科技的心理測評顧問,負責企業用的招募職能測評。也是知名媒體關鍵評論網、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和SmartM人才培訓網等媒體的職業生涯專欄作家。 專業領域涵蓋職涯定位、職場策略、履歷優化、模擬面試、升學輔導、心理測驗解析、生涯牌卡諮詢和生命設計等,目前累積各大專院校和政府機構演講與工作坊超過250場、實體觸及人次超過30000人,諮詢年齡範圍從高中生到中年上班族。多年來幫助許多人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向。
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