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n-menu-mobile
icon-x-m
Logo

我想我們需要聊一聊

rd-img

劉家魁

這是一張平常無奇,在我工作路途中經過道路所拍下的照片。或許當你看到照片的時候,你是不是和我一樣,第一眼注意到的是這一顆被懸掛在旁的電纜線阻擾,卻持續生長的樹木呢?引起你內在的感受是缺少了一個角而無法完整生長的殘缺,抑或是對於這顆樹木可以堅忍找到力量順應發展而感到讚揚?


親密關係就像這一顆樹木呈現的狀態一樣,我們有自然的本質,面對後天環境的阻礙,我們可以找到出路去成長茁壯。無法避免的是,周遭可能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影響我們,就像在圖中的電線。倘若我們在關係中一直注視的是這一個缺口,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些缺憾,因為原本這關係可以長得更好的。除非我們有能力移除這個阻擾,要不然在即有的環境之下,我們無法改變現有情況。


但是,這顆樹依然有能力生存於所處環境中,過去的事實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可以做的是接受現在的情境,讓這顆樹獲得更好的照顧和滋養。 開展一段關係,需要的是激情。 維持一段關係,需要的是經營。


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我想這個會是成立在戀愛的初期階段,因為這時候雙方都可能急於討好對方,期待能增加自己的好感度,沉浸在兩人世界的粉紅泡泡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進展,兩人生活愈來愈緊密,也許會發現兩個人的互動變了,自己在關係中的正向感受也愈來愈在發現彼此更多的差異後,感到困惑和懷疑。 有的人選擇積極反映自己的需求,努力去促使對方得以回應;有的人選擇維持現況,擔心溝通過程中可能會有所衝突。在一追一逃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顧及自己和對方的情緒感受,以及面對事務的理性討論,雙方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挫折,最後不斷堆疊的負面情緒就可能成為壓垮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關係裡真的要好好地聊一聊,帶著具有建設性思維的角度進行溝通,有三點我會建議的是:


1:習以不為常:目前的關係都是過去互動所形成的一種模式,我們不能抱持不合理的期待去要求自己和對方,從過去相處的脈絡中去了解自己和關係,才能將現有的關係去除脈絡,接受關係是不斷變化的歷程。


2:理所不當然:兩人都會有自己在原生家庭與後天成長環境裡學習到的人際互動的原理原則,這會成為個人重視的焦點,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情緒地雷。並不須要因為地雷的存在戒慎恐慎,也無須時時刻刻警示對方,接受雙方必然是不一樣的事實,而每個人都可能會不小心犯了錯。


3:順其不自然:我們要釐清的是,關係中一方的退卻是為了保護自己內在的不安全感、害怕衝突,或者是一種暫時性的因應策略?我們要試著去冒個險,在溝通的時候先去反映「客觀的事實」,再加上「主觀的感受」,要變得自然的重點應該是在「溝通」這件事,而不是外在或是行為層面上。 最後,溝通要先從「開放」著手,先接受自己與關係的種種樣態,用「肯定」的態度去聆聽自己的心聲與對方的想法,最後我們再來一同討論如何讓關係開枝散葉,而不是一心向著即有的缺口顯得愛莫能助。



本文由劉家魁授權刊登

222 1
auth-img
劉家魁
萬千世界中,我們僅僅是一個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渴求著、探詢自己的存在於世的專屬意義。望向外在生活的種種,我們也要多多關照自己,這會是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旅程,我相信諮商能陪你走得更有力量。我是家魁,我喜歡用各種不同角度思考人生,並在自己的專業工作上發揮具有創意與彈性的因應方式,期許我們都能如實與坦然地走出自己的方向。
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