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芸萱
最讓夫妻難過(ㄔㄠˇㄐㄧㄚˋ)的點是年節分配,沒有之一。除夕夜在哪過?回婆家幾天?回娘家幾天?對獨生子女或家中沒男丁的媳婦來說,讓自己的父母獨自面對除夕夜是心中最大的痛。
早期常聽同事說?自家公婆很早就嗆聲說:「初二之前不能回娘家」、「為何回家幾天就要回娘家」?甚至想提早初一回娘家,重視習俗的娘家爸爸可能會擔心自家女兒遭夫家非議。又或因畏懼「嫁出去的女兒初一回家會影響自己一年運勢」的文化,要求自己的女兒不能回家。
先生可能也會說:「初二我不是也陪你回娘家,不都一樣?」不不不!按照傳統習俗媳婦到婆家,是要去幫忙,甚至是考驗媳婦有多溫良恭儉讓。但女婿到娘家,是去作客的不會有人要求女婿要做多少家事,頂多是岳父母會偷偷試探一下女婿有多疼我家女兒和照顧家庭?
因為文化脈絡賦予男女生有非常不同的角色文化,因此理解和體諒另一伴將遇到的年節情境,是夫妻間最重要的小事。
對媳婦來說,從女兒轉換成媳婦的第一年的心境最為複雜:不能在娘家沙發上慵懶地耍廢、說垃圾話,要到夫家做進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媳婦,是孤單落寞,且有些沉重的,有種放假還要工作的委屈感。
這時如果先生說:「哎呀在家也是要做家事,過年裝乖一點,多做點家事,沒有關係啦!」
太太的心情很容易從委屈轉為暴怒:「為什麼你們家的家事我要做?我也是人生父母養啊!不然你也去做。」
但如果這樣執行的話,可能會面臨到受超傳統婆婆的心疼和較量:「唉唷我的兒子以前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現在娶了個媳婦,命就變得這麼可憐,居然要做家事?」、「我的媳婦好強勢喔!像我當年一句話都不敢坑,現在居然要求我兒子來做家事?」、「我叫我兒子,我兒子都不聽,媳婦一句話,我兒子居然乖得跟什麼一樣,這樣我老了,我是不是要看媳婦臉色?」
受傳統文化苦毒的原生家庭父母可能會說:「妳除夕夜就回來,這樣婆家怎麼看妳?妳這麼不合群,未來的日子能好過嗎?」、「初一不能回來啦~妳爸爸一年的運勢都會被影響耶!」、「這樣我們對女婿感到很抱歉,把女兒教成這樣,而且這樣親家公母會作何感想,我們是不是難為人家了?」
不管在哪過年?甚至年假乾脆去旅行過年,這都是媳婦不得不遇到的各路鳥內心戲之一。
年假為何不是寒假?長假?道理就在此。
年節固然有溫馨、和樂融融的團圓感的地方,但它同時考驗了很多關係,排列組合了不同的擔心、懷疑、孤單、落寞、難受、委屈。
也許有些問題不能解決,但每個人在過年裡頭的複雜心情都需要被理解和體諒
這才是能讓每種關係靠近不二良方。
身為聰明的人妻/女兒/媳婦,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就是妳的小家庭。小家庭裏頭最重要的就是妳和先生的感受。在年節每時每刻挑戰中,如果妳和先生都能互相協助。即使已經被錯待了,妳也願意和先生分享感受:彼此撫慰、彼此加油、討論需求,取代指責、冷戰,找到止血、下次可改善的合作模式。
也許妳暫時輸了愉悅自在心情、自尊,但在之後的人生,妳贏得一個更優秀的隊友。
❚本文由徐芸萱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