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n-menu-mobile
icon-x-m
Logo

人生的告別無所不在,就無畏的讓它陪伴同行

rd-img

郭哲宇

告別對你而言是怎樣的概念呢? 你心中第一個想到的想法是如何,而想法又沾染著怎樣的感受在裡頭。

 

最近又是火紅的鳳凰花開,常提醒自己又有一批學生要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許多孩子告訴我那包裹著的是一種期待,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自主與自由;但也都有一種感嘆,即將離開這個階段的舒適圈,充滿不確定性的跨過一個坎,再猶疑彆扭的脫一次殼,調整自己的面貌進到下一個階段,有的人感受到步伐的節奏在離去的概念裡,被自己摸不清的東西打亂。

 

原來告別躲在相遇的背後

 

我們都需要更認識自己怎麼看待與感受告別這件事情,第一個軸向是人事物,第二個軸向是時間感,第三個軸向是關係與自我存有的意義感。

 

有沒有一種經驗,當發現某個東西不見的時候,才感受到它對自己的意義? 但那是因為我們沒想過這件東西會消失嗎? 我很常聽到個案跟我說「沒想到忽然就沒了」,我心裡就想面質他所以你沒有想過失去這件事嗎? 但我知道那是一種一時的情緒,許多人都同意生命中永恆的東西並不多,甚至少的可憐,周遭太多的東西都提醒著我們,逝去是必然的,就連死去摯愛對我們的愛,都在我們闔眼後灰飛煙滅,並且在活著的時候引發焦慮症。

 

還是因為擁有時珍惜的不夠,還是因為愛得不夠久。有太多的念想在一件東西消失後開始被燃燒,有的火溫韻延綿,有的火狂燄撕裂,甚至演變成侵入性的想法與圖像。我們都後悔過,沒有跟它好好說再見。我們的大腦都需要好好休息,有時悲傷就是種休息,但若悲傷過久或過於強烈,我們就需要適時跳脫低潮與憂鬱的氛圍,「我離開之後」此書就是一個母親告訴自己的女兒的悲傷注意事項,他提醒孩子需練習看告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幾個時空都牽動著我們,我們從緬懷一路練習走到展望未來,而愛你的人只想告訴你,你做得到。

 

是結束還是完成

 

還記得去帶領長輩們樂齡活動,許多長者告訴我感謝科技,讓他們不用千山萬水就能看到許多以前夢想的景色與有趣的人事物,也覺得人生真的不用完美,若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些話,他們很常告訴我,希望年輕的自己能夠不要耗費太多的能量去太在意所有人的眼光,你只需在意重要的人怎麼看你即可,且勇敢地表達與溝通,做喜歡自我的自己。

 

冥想臨終照護領域的重要人物Frank Ostaseski提醒我們死亡具有讓人轉變的力量,他也從臨終者回顧的智慧,用五個邀請作為圓滿生命的溫柔提醒,第一是末待未來,第二是欣然接受一切與不推不拒,第三是全心感受經驗,第四是在過程中找到安歇之地,第五是培養不知心。而完成自己的一生,都值得在人生的畢業典禮前為自己歡呼。

 

悲傷都是生命的賜贈,而淚水是養分

 

許多人都會問,我的貓咪狗狗走時怎麼樣才會比較不難過。我有時就會問「你常常哭嗎?」許多人都會跟我說長大後很少哭耶,可能是偶爾看電影時黑暗中留兩滴淚,可能是騎車時風吹一吹眼睛就模糊了,又或者是工作很委屈晚上洗澡時委屈到哭了。對阿! 我們生活中很少流眼淚,重要汪汪咪咪死掉當然要好好哭一下啊,牠們那麼可愛,牠們一輩子都在門後面等我們帶牠出去散步或給牠罐罐。還記得孩子與寵物水汪汪的大眼睛嗎? 我想,靈魂之窗若偶爾有淚水洗滌,才會更澄亮,悲傷與想念都使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楚呢。

 

人生的告別無所不在,生命的導師都在生活中的微小細節,有時生活中的一些角落會讓你沾染上灰黑色的狀態,但也是這些角落提醒我們,五顏六色的生活裡總有別離,有愛就有悲傷,不妨讓難過的自己稍作休息與蜷縮療癒,而每次的低谷都是生命下一次跨越的重要準備,不要害怕去承接生命的未知與智慧,就讓它陪伴我們前行。



本文由【慢慢心理諮商所】郭哲宇所長授權刊登

44 0
auth-img
郭哲宇
好動而嚮往自然,從中學習對自然萬物表達謙卑,也感謝其對人的慈悲,覺得在大自然中許多人的問題變得渺小,執念也得以消融。選擇跟弱勢族群與社會議題並肩,在其中追尋人我社會關係的平衡與界限,找到立足之地,並常想生活的土地與人能因彼此而變得更美好。始終相信人與萬物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失去也是,期許自己能成為心的藝術者,陪伴受苦而有緣的靈魂,一起成長。
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