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皓
「一個悲傷的靈魂能比細菌更快地將你消磨殆盡」 ——John Steinbeck
一個人面臨關係的改變,無論是拒絕、破裂、瓦解,都伴隨著心碎的可能。那種感覺比疼痛來得強烈、比惡夢來得真實。當我們與重要他人分離時,就好像失去一個調節者(Regulator)(Hofer, 1984, 1996)。
我們習以為常的穩定日常,包含生活模式、睡眠、注意力、情緒,都會因為失去了這個調節者,而容易喪失原本平衡的狀態。就好像心裡突然空了一塊,少了些什麼。或許是少了另一個人的問候、空了另一個人的等待。
心碎症候群
當在我們失去摯愛(不管是分手或死亡),有些人會出現胸部或心臟的生理疼痛, 這就是心碎症候群(Heartbreak Syndrome),或稱為壓力性心肌症(stress cardiomyopathy)。
雖然這個「心碎」與心臟病的發作類似,在醫療實驗室的生化檢查上,確實發現了心肌收縮的異常與神經系統的改變。但在血管攝影檢查上,並沒有發現任何的病理異常(像是動脈阻塞),因此也不是真正的心臟病發作。心碎症候群的患者通常可以恢復得比真正的心臟病發快速,大多也沒有出現不可逆的心臟損傷。
允許心碎被修復
雖然,心碎是真有其事,但與生理疾病一樣相同重要,我們如何從這樣的狀態一點一滴地,找到治癒自己的有效方法。而對於自己的心,找回自己最真實且令人心疼的模樣,成為自己的調節者。 很多時候,你選擇自己消化與吞下,因為不希望給別人帶來困擾,又或者很難再次將信任交付給另外一個人。
不禁問自己:「現在已經變得零散的我,還有辦法重組嗎?」
情緒抑制與悲傷書寫
情緒抑制(Emotional inhibition)是指一個人有意識的抑制自己的思考、感覺、情感,避免談論壓力帶給自己或生活上的變化。這在短期內是一種有效的防衛,因為那能讓自己免於重大壓力帶來的傷害。然而在長久的沈澱與累積後,在還沒有消化壓力的時刻,可能逐漸轉換成痛苦的形式,深藏於心。 所以試試看寫下來吧。把讓你難過或沮喪的這件事,書寫下來。可以寫下你最深刻的感覺、想法、感受,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整理。在這段生活過往中的經驗,也能使心情有重新喘息和重構的機會。
「一個快樂的靈魂能比藥丸更快地幫你復原和解」 ——Donna Jackson Nakazawa
❚本文由張鈞皓授權刊登